Pages

買酒成為了習慣,喝酒成為了虛幻



2011年,我為了追求最前端的矽光子通信技術,來到西雅圖展開博士研究生涯。對一個博一新生來說,找到指導教授與通過資格考佔據生活的一切。我略懂光學,但對葡萄酒一竅不通。超市架上成堆的葡萄酒對我毫無吸引力,一瓶八塊美元的飲料可是外食一餐的開銷。一次聚會上,學長帶了幾瓶華州當地生產的酒,說是種有著青蘋果與梨子般酸甜口感的白葡萄酒。從微甜到濃甜,一支接著一支為我們斟上。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第一次的葡萄酒試飲。稍微了解葡萄酒的讀者,想必已能猜出品種。當中口感最好的一支,是華州酒業巨擘Chateau Std Michelle與德國Dr. Loosen合作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Eroica Riesling。

我從小就喜歡地理這門科目,學習地理就像在各地旅遊,而葡萄酒與地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想必有讀者以為我喝了幾支Riesling就入坑了對吧?事實上,我很快地悟出一支八美元的葡萄酒是一個約妹利器。此後,標籤上寫著"Late Harvest Riesling"的白葡萄酒成為聚會上常出現的飲料。學長對Riesling的忠誠不二勾起我對葡萄酒的興趣。學長說,他只喜歡Riesling;換言之,其他的葡萄酒有不同的味道。超市的架上有千百瓶酒,酒標上寫了各種訊息,說不定有更厲害的約妹神器!

我打開Google,開始了第一次對葡萄酒的搜尋,也開啟了我在葡萄酒世界的旅程。

開始固定舉辦品酒會後,必須囤積一些品酒會的用酒。我在學校附近的住所有嚴重的西曬問題,夏天午後的室內溫度可高達攝氏39度。這個能容納12瓶的小酒櫃讓我吃了不少天泡麵過活。八年過去,冷藏功能一切正常,但噪音不小,用來存放布根地黑皮諾。

在葡萄酒的世界,平面知識與立體感受有種微妙的關係,在網路上吸收知識不需花一毛錢,但少了實戰經驗,那些天花亂墜的表述只是虛無飄渺辭藻,而縱橫交錯的法定產區與多如牛毛的釀造技術則淪為枯燥的理論。身為一個科學家,必須有實驗精神;做實驗,必須有經費;學習葡萄酒,必須得喝。舉辦品酒會是上述多項式的最佳解,準備酒會資料與投影片讓我快速累積葡萄酒知識。從第一次七人的酒會,喝著十幾塊錢的入門酒,漸漸變成十幾二十人的中型酒會,喝著五十美元的單一葡萄園。近年,酒友們都被養刁了,百鎂以上的酒款才能激起大家的興趣。

博士班六年,歷經了幾番波折,我放棄了矽光子學,但仍然在葡萄酒的學習道路上。初學階段總是追求便宜的高分酒。這套雜誌評分系統將售價納入環節,一支十美元的RP90與一支六十美元的RP90絕不是同一檔次,更遑論酒商與雜誌間不能說的秘密。對國際品種有一定概念後,好奇心逐漸轉向就世界的其他區域與當地品種,在美國這些冷門酒雖不貴但也不太容易取得,搜購這些酒,有一種在地圖上插旗子的滿足感。

2017年,我發表了一篇資料圖像化與文章影響力的相關性研究;同年,台灣國衛院發表了一篇缺乏ALDH2酵素與癌症相關性研究。很幸運全家就我一人中槍,想喝酒必須集滿五張貼紙再上簽呈,酒精攝取量被嚴格控管。畢業後作為一名資料科學家,幾十美元的葡萄酒不再是奢侈品,但不受約束的享受一支酒比太平洋的的彼岸還要遙遠,每每開瓶,總有愛的蜜蜂在耳邊翁鳴。酒窖的進出口比因ALDH2呈現雪崩式的失衡,買酒已然成為習慣,喝酒漸成虛幻。漸漸的我不再購買量產酒或者平價酒,不是這些酒差,而是這些酒可能撐不到我能開瓶的時日。既然人一輩子的能夠攝取酒精量是固定的,那就尋好酒喝吧!

左一:Beckstoffer Vineyards是納帕河谷的瑰寶,從70年代至今一直是納帕河谷最優秀的葡萄園之一,而Kata Winery則是David Beckstoffer的第一個釀酒品牌。
左二:2005年份的Quilceda Creek被歐巴馬總統選作國宴用酒招待胡錦濤而聲名大噪。還在唸書時,家裡附近的酒鋪擺了一整櫃的Quilceda Creek,在當時只能遠觀,現在有了份工作終於能夠褻玩了。
右二:有看過神之水滴的朋友多半對生產第七使徒的Sine Qua Non略知一二,Antica Terra的團隊出自Sine Qua Non,將Sine Qua Non那套帶入奧瑞岡威拉瑪河谷的黑皮諾。
右一:Myraid Cellars是納帕河谷的著名小廠,同樣使用Beckstoffer Vineyards的果實,是我在學期間購入的最貴酒款。當時酒莊對非會員釋出了幾款酒,為了幫朋友湊齊低消,破費買了一支。

「好酒」是個模糊的詞彙,對我而言「好酒」必須帶有畫面感。神之水滴用具現化的意象描述一支酒,像是漫畫唬爛的效果,但某些特殊氣味的搭配與口感的確會讓人在深層的記憶中抓出曾經的片段。對於一般人,圖像記憶要比文字記憶更容易保存。我始終難忘那些曾經讓我產生幻象的酒。但要如何判斷一支從未試飲過的酒是否可能為好酒呢?

WS、WA、Decanter等專業酒瓶雜誌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這系列評分主觀,也參雜較多商業利益,但不失為一個快速篩選的辦法。其中要注意的是,未被評分的酒未必差,而評分高的廉價酒也未必好。 近年流行的查分與評論工具Vivino操作方便,是其優點也是其缺點。正因評分快速方便,評分品質容易參差不齊。我最常使用的查詢工具是CellarTracker(CT),同樣是依靠群眾外包的方法綜合給出平均分數,使用者多為較專業的愛酒人士,分數之外會附上品酒筆記與日期,方便觀察一款酒的陳年情況,常會發現一些早年雜誌評分不佳的酒款在十多年後表現出眾。此外CT的評分不考慮價格因素,一支二十美元的酒能在CT上拿到90分是少數中的少數。因此CT分數與價格呈現高度正相關;能達到CT92的酒款很少低於五十美元,能達到CT93的酒款很少低於八十美元,而能達到CT95以上的酒款呢,都是收藏級別的。

不管再多人稱讚,自己不喜歡的酒永遠不會是支好酒。快速填滿我酒架的酒多是我逐年購買的酒款。原本想買來給朋友們做垂直試飲,但集成一支小龍後,卻有點捨不得拆散,反而在網路上尋找老年份往時間的反方向邁進。在葡萄酒之路上各位,你們到了哪個階段?而又往哪個方向前進呢?

最後,約妹神器的殊榮必須歸給Moscato d'Asti,5%的酒精就像荔枝汽水一樣,人見人愛。

Ridge Vineyards是1976巴黎品酒會的最大贏家。當家旗艦酒Monte Bello(右一)把波爾多頂尖酒莊壓在地上磨擦。Monte Bello昂貴又不容易取得,但窮人版的Estate Cab(右二)只要價$60,就能一窺Ridge Vineyards的風采。事實上,仙粉黛(Zinfandel)才是酒莊的主力產品。Geyserville對我倆有特殊意義,每年都會固定囤貨。為了拍這張照片,才發現2014年份無意間被喝光,可惜現在已經不容易取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nstagram